11月23至25日,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在广州举行,教务处组织带领20余名一线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并派员出席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主办,广州大学承办,主题是“以本为本 植根课程——一流本科教育与一流课程建设”,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聚焦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在一流本科教育、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等专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在主题报告中,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作了《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揭示出目前高校存在的“水课”具有“低阶性、陈旧性、不用心”等几个鲜明特征,呼吁高校淘汰“水课”,打造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大连理工大学李志义教授所作的《推动六个转变,让水课变成金课》,与吴司长的报告形成呼应。
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宗凯校长两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推荐项目完成人,分别报告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经验,对与会代表们反响较大,抓住微观课堂改革的“小课堂、大作为”,围绕教学模式、学业评价、师生角色等六大转变,以及新型教学环境的构建、优质教学资源的汇聚、个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等,系统呈现了各自建设一流本科的创新成果。
论坛还邀请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陆靖主任对公共课改革进行了交流,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宇宙简史”课程“立意、创意、会意、达意”的建设过程,通过多学科、多平台联合打造,人文与科学相结合,实现从宇宙观到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教育。
我校教师在论坛中认真听讲,积极研讨交流,收获颇多。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本次论坛的精神、经验、方法自觉运用到各自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展视野,勇于教学创新,不断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教务处 供稿
(编辑:马竞欧)